1. 認識名人
  2. 藝術領域

臺灣工藝美術的點燈者───顏水龍

1903年,顏水龍出生於日本時代的臺灣,在純樸的臺南下營地區,藍天、田園以及寧靜的村落似乎就是生活的全部。然而,顏水龍的童年並非如此安逸,雙親早逝,使年幼的顏水龍跟著祖母一起生活,12歲祖母過世後轉為依靠他三姐,孩提時光雖然孤單,但那些獨自走路上學的日子,讓小小年紀的畫家記下了空氣中和著露水的青草味、悠長閑靜的田間小路,這是他一生熱愛鄉土的起點,也是他日後總是不斷回歸鄉土的羈絆。

顏水龍13歲從公學校畢業,考入臺南州立教員養成所,隨後到下營公學校服務。同事澤田武雄,一眼就看出顏水龍的美術天分,強力推薦他往藝術方向發展。這位同事就讀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時,受石川欽一郎美術教育影響甚深。在他的鼓勵下,顏水龍嘗試考取臺北工業學校建築科,雖未獲錄取,但他追求藝術的熱情並未冷卻。1920年9月,顏水龍啟程赴日,先進入私立正則中學三年級就讀,為接下來進入專業美術學校做準備。

畫家的養成:日法兩地求學

圖1 顏水龍1934年 仿安格爾、堤香作品個展
圖片來源:《顏水龍〈熱蘭遮城古堡〉》,臺南:臺南市政府,2012,頁17。

臺灣美術史上重要的前輩畫家大多都是從留學日本開始,拓展他們的畫家生涯。日治初期臺灣島內仍以農業為主,日本對臺的治理政策是優先培養技術人才,純美術創作的系統課程並沒有受到重視,雖於1897年小學引入美術圖畫課程,但內容大體上是幾何圖象以及簡單的圖案教學,在石川欽一郎來到臺灣以前,可以說一直沒有正式意義上的美術教育。這導致大部分在師範學校或中學被啟發、有志於美術領域的青年,必須遠赴日本才能接近當時蓬勃發展的世界美術。

1922年,顏水龍進入東京美術學校選讀西畫科,在沒有正式美術教育的基礎下,前兩年他認真從黑白素描開始學習,後年於藤島武二的畫室中學習,接觸到畫面嚴謹、單純的構圖風格。1925年轉入岡田三郎助門下,豐富的工藝收藏品對顏水龍未來的興趣產生影響。

顏水龍在日本的求學生涯持續了將近九年,並與同為臺灣人的陳澄波、陳植棋等在東京美術學校就讀,他們在相近的時刻相遇,彼此鼓勵為創造現代臺灣美術而奮鬥。這些心懷家鄉的青年們相遇相惜,埋下未來臺灣美術運動的種子。

一位偉大畫家的養成,不僅只是學院的訓練,更多的是來自於雙眼的觀察與用心體會日常。1929年東京美術學校研究科畢業的顏水龍返臺,四月於臺中、臺南舉行畫展,同時得到林獻堂等人的資助,1930年遠赴法國繼續進修。這對當時的畫家而言是彌足珍貴的機會,站在西歐第一線,直接面對當時風起雲湧、不斷更迭的藝術潮流,同時享受著美術館、沙龍與畫展的特殊氛圍。

相較於臺灣大部分畫家間接自日本習得西方畫風,顏水龍親自造訪巴黎,更貼近這些藝術風格發展的原生地。透過親自到羅浮宮等美術館臨摹大師作品、研究色彩與光源,這個階段他開發了自己的畫風,在法國後印象派的氛圍下,著重處理色彩與光線的呈現,香榭花都在他眼裡是粼粼波光、不斷流動的盛宴。1931年顏水龍以《蒙特利梭公園》(Parc De Montsouris)、《少女》(La Jeune Fille)兩件作品入選巴黎秋季沙龍,得到了歐洲畫壇的肯定。

圖2 顏水龍,1931,〈蒙特利梭公園〉
圖片來源:臺北市立美術館

1932年底顏水龍自法返臺,異國的顏色與光影隨他回到臺灣,陽光普照的南國充滿明亮生機,他的作品無論描繪對象是誰,都充滿了簡潔明朗的氣氛。畫家沉澱日法兩國的學習,更清楚地看出臺灣文化自身的特殊性。

在他畫筆下,臺灣原住民、漢人與日本殖民時期留下的文化資產,形成了臺灣獨具一格的「地方色」, 關懷鄉土,用畫筆記錄島上生命百態,並深刻以家鄉的風土人文為傲。今日當我們回望顏水龍的一生,可以看到這位畫家總是描繪日常本土題材,始終在自己的繪畫道路上踽踽而行。

圖3 顏水龍,1984,〈蘭嶼風景〉
圖片來源:臺北市立美術館

藝術是日常:致力推廣工藝美術

顏水龍在臺灣畫壇上不僅僅是一位重要的畫家,他在應用美術上的貢獻使他更加特殊。除了繪畫作品外,他在1933至1940年間為日本壽毛加齒磨社(SMOCA)從事廣告設計工作,簡單流暢的線條與畫面空間安排效果十分出色,在當時廣受好評。 這些廣告設計親切可愛、貼近民眾生活,顯現顏水龍不僅擅於純美術創作,對於跟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表現亦有深刻的關懷。

圖4 顏水龍在日本壽毛加齒磨社繪製的廣告海報
圖片來源:Kaishaochen, CC BY-SA 3.0, via Wikimedia Commons

生活品質的提升、來自於用與美的關注。藝術是一種社會運動,對顏水龍來說,當他回到臺灣漸漸發現,臺灣當時的整體社會環境並不利於純美術發展,這可能跟殖民地背景與傳統漢人「財子壽」的觀念有關, 如果要真的提升普羅大眾的生活美感,必須要從生活工藝品下手。

顏水龍的遠見是超越時代的,身為受正統美術教育的菁英分子,他不積極於參加各類大型展覽會,而是與民間的工藝技術者站在一起,共同發掘臺灣深具特色的工藝價值。他直指帶有地方特色的工藝美術品才是產品加值的關鍵,並努力向官方申請辦理工藝美術學校,1937年他得到日本政府殖產局的支持,展開了全臺性的工藝技術調查。這些調查資料成為日後《臺灣工藝》一書的重要的依據,也奠定臺灣工藝推廣的基礎,詳細的介紹了臺灣地區傳統技藝,從物料原產地到製造技術,顏水龍在這本書盡其可能的詳細註釋,留給後人豐富的文化遺產。

圖5 顏水龍,《臺灣工藝》1952年出版書影
圖片來源:國史館臺灣文獻館,https://www.th.gov.tw/epaper/site/page/156/2297

當我們談起顏水龍的工藝成就,腦海中大多浮現他1930中後期一直至1950年代的竹藤、藺草等家具與器物,這些物件代表了顏水龍辛苦考察、學習與推廣的結晶。除了實際的商品外,顏水龍在1950年代多次出任政府或民間的工藝產業推廣單位要職,雖然因受排擠與人事不和,未能長久推廣業務,但他為臺灣工藝發展帶來的動能深受後人感懷。

百年樹人:在校園播下美術種子

工藝品除了製作,傳承更是值得注意的議題。顏水龍一生最大的目標是設立一所工藝美術學校,他調查了日本的工藝學校,並參考德國包浩斯設計學院的架構組織,期待在臺灣也能建立一個培養工藝人才的地方,發揚臺灣在地特色的產品,也讓這些學生能夠提升整體環境的美術氛圍,進而達到提升社會整體美感的目標。他的雙眼從來不只關注自身的藝術成就,而是溫柔注視著大眾,期待藉由藝術為他們帶來改變生活的力量。

然而可惜的是,無論是在日治時期或是二戰後,顏水龍都未能真的設立一所工藝美術學校。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,即便在那些動盪的日子裡,顏水龍仍積極在不同地方設立工藝產銷班及合作社;校園內的教育他也未曾缺席,1944年9月應聘為臺南工業學校(今國立成功大學前身)建築工程學科講師,於1949年辭職。雖然無法成立一間工藝專門學校,但顏水龍於1971至1984年間受謝東閔先生邀請,在實踐家專美工科擔任科主任,透過深刻的課堂討論、實地調查,顏水龍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優秀且充滿活力的產品設計人才,這些從學校出去的美術種子,成為臺灣下一個世代工藝美術的中流砥柱。

圖6 顏水龍與關廟竹編研習班學員合影,約攝於1957-1958年間
圖片來源:《臺灣工藝》,南投:臺灣工藝研發中心,2016,頁182。

顏水龍與其他同期的畫家有著非常不同的際遇,他有著完整的美術教育訓練,回到臺灣後卻不只專注於官方畫展,而是不斷深化生活藝術。他承接過不少應用美術的案子,除了廣告設計還有大量馬賽克裝飾設計,例如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田徑場地壁畫、臺中市太陽堂餅店的裝修等,更參與臺北市公共藝術建置,在劍潭路邊公園、東門游泳池等地都能看見他的作品。

圖7 臺中太陽堂餅店馬賽克
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
圖8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田徑場馬賽克壁畫
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
圖9 劍潭路邊公園馬賽克〈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〉
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

對於能為社會奉獻心力的工作,顏水龍從不推辭,他是臺灣工藝美術的點燈者,為後人照亮了一條前進的道路;他是臺灣藝術教育重要的推手,在校園中帶領後輩在曖曖未明的美術領域中前行。在現今設計力當道的時刻,回望顏水龍所付出的努力,令人不禁感懷,這位深入大眾日常的前輩,早已在路的彼端提燈等待我們。1997年9月24日,他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,享耆壽95歲。

圖10 位於臺南麻豆總爺糖廠內的顏水龍紀念館
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
圖11 顏水龍與作品《玉山日出》合影
圖片來源:《顏水龍〈熱蘭遮城古堡〉》,臺南:臺南市政府,2012,頁11。

參考資料

1. 林曼麗總編,《不朽的青春──臺灣美術再發現》,臺北:臺北教育大學MoNTUE北師美術館,2020。

2. 林登讚編,《工藝水龍頭:顏水龍的故事》,南投:臺灣工藝研究所,2006。

3. 黃光男,《顏水龍〈熱蘭遮城古堡〉》,臺南:臺南市政府,2012。

4. 謝里法,《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》,臺北:藝術家出版社,2011。

5. 楊玉齡,《一代醫人杜聰明》,臺北:天下遠見出版社,2002。

6. 顏水龍,《臺灣工藝》,南投:臺灣工藝研發中心,2016。

7. 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,〈顏水龍的巴黎追夢之旅〉,https://archives.ith.sinica.edu.tw/collections_con.php?no=237,擷取日期:2021年3月4日。

8. 臺北市立美術館,〈走進公眾.美化臺灣 ─ 顏水龍〉,https://www.tfam.museum/Exhibition/Exhibition_page.aspx?id=418&ddlLang=zh-tw擷取日期:2021年3月4日。

9.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,〈館藏介紹:《臺灣工藝》〉https://www.th.gov.tw/epaper/site/page/156/2297,擷取日期:2021年3月13日。

10. 維基百科,〈顏水龍〉,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A1%8F%E6%B0%B4%E9%BE%8D,擷取日期:2021年3月4日。

藝術領域
  • 顏水龍 Gan Sui Liong
  • 1903-1997
  • 臺南出生 From Tainan